• <input id="i8c4g"><object id="i8c4g"></object></input>
  • <blockquote id="i8c4g"></blockquote>
    <input id="i8c4g"><s id="i8c4g"></s></input>
  • 法治網首頁>>
    法治網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依法治國>>
    “塞上江南”展現生態之優環境之美
    ?寧夏法治護航生態立區戰略
    發布時間:2022-05-31 09:44 星期二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 本報記者 申東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5月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時時可聞鳥鳴,處處可見鳥舞,勾勒出一幅天藍水碧、自然和諧的生態畫卷。

    “這里是寧夏最大的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水生植被占50%以上,是西北地區第二大鳥類繁衍棲息地?!闭勂饚靺^情況及各類鳥兒的生活習性、種群變化等,還有幾個月就要退休的青銅峽市公安局森林派出所庫區濕地警務室民警田加國如數家珍。

    2020年,青銅峽市公安局積極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建成了警力裝備一應盡有、機制運行高效的全區首個自然保護區警務室。在森林派出所工作的田加國主動請纓,成為首任濕地保護區警務室社區民警。

    把警務室建在自然保護區,是近年來寧夏政法系統發揮法治力量為生態立區戰略保駕護航的一個縮影。寧夏各級政法部門找準服務保障的結合點、切入點,全力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爭做排頭兵和先行者,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碧水藍天,讓群眾感受生態之優、環境之美。

    保護生態立法先行

    今年1月,寧夏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寧夏回族自治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全國首部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的地方立法,也是促進先行區建設的統領性、綜合性、創制性地方立法?!稐l例》從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災害預防和應對等方面,為寧夏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寧夏司法廳副廳長溫靜告訴記者,《條例》的制定,是寧夏在既沒有直接上位法律、法規作為依據,也沒有兄弟省區可借鑒的成熟經驗的情況下,開展的一次探索性、創制性立法。

    在立法過程中,法規起草專班通過網絡公開征求了社會各界的意見,征求了自治區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有關院校等部門(單位)以及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意見;同時,還征求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和黃河水利委員會以及自治區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自治區工商聯的意見,組織召開了專家論證會。

    法規的生命在于實施,溫靜告訴記者,寧夏司法廳今年將把貫徹實施好《條例》作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區的重要內容,保障和推進《條例》規定的各項制度落實落地?!稐l例》頒布實施后,其中許多重要制度都需要相應的配套制度加以細化。為此,司法廳將加快研究和出臺相關配套法規規章的立項和制定工作,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瞄準先行區建設發展重點領域,在立法計劃編排和立法項目選題上,優先選擇和重點推進先行區建設急需的立法項目。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修訂地方性法規480多件次,現行有效的法規170多件,其中,在生態環保方面,先后制定出臺了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防沙治沙條例、水資源管理條例、禁牧封育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水污染防治條例等40多件法規,大約占現行法規總數四分之一,以法律利劍呵護碧水藍天凈土,為建設美麗寧夏構建了一道道堅實的法治屏障。

    執法司法形成合力

    “對于典型案例,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門轉變執法方式,提升執法效能,會同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聯合查辦了一批典型案例?!睂幭纳鷳B環境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去年6月,銀川市生態環境局靈武分局接群眾舉報,反映馬家灘鎮大羊其村周邊荒地有人傾倒廢油泥污染環境。銀川市、靈武市生態環境部門立即與公安機關一同對這起危險廢物非法傾倒案進行調查。隨著生態環境與公安部門調查的深入,一起逾百噸危險廢物非法傾倒大案浮出水面。線索查實后,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聯合公安機關迅速啟動聯合檢查機制,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7人,這是近年來寧夏偵辦的一起案情最為復雜的特大環境污染刑事案件。

    從去年1月1日起,寧夏以“一河兩漠三山”為重點的生態保護和自然資源案件正式實施跨行政區劃的集中管轄,銀川鐵路運輸法院集中管轄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一審環境資源案件,“專業化、集約化”的審判模式將更好地保護寧夏的綠水青山。

    寧夏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賀耀告訴記者,實行環境資源案件跨區域集中管轄制度不僅有利于生態環境的系統保護、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還有利于提升環境資源專業化審判能力水平、加強合作共同形成環境保護合力。

    去年9月18日,銀川鐵路運輸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人高某某等三人非法占用農用地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審理過程中,經銀川鐵路運輸法院主持調解,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起訴人銀川鐵路運輸檢察院與三被告人就民事部分達成調解協議:由三被告人依據第三方咨詢公司出具的《鹽池縣王樂井鄉王吾岔村磚瓦用粘土礦臨時使用草地植被恢復項目實施方案》,于三年內共同對占用的鹽池縣王樂井鄉王吾岔自然村草原159.5畝進行修復,修復至草原蓋度百分之四十以上;如無法修復,則共同承擔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費用28.71萬元,鑒定費用由三被告人承擔。

    銀川鐵路運輸法院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起典型案件中體現了該院堅持恢復性司法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刑事處罰的同時,督促其主動治理被污染的環境、修復被破壞的資源。2021年5起刑事案件被告人共自愿繳納生態修復金41萬余元。

    同時,針對部分環境資源案件中受損害的生態環境難以修復,甚至不可修復時沒有替代場地,被告人支付的環境修復資金處于休眠狀態這一現狀,銀川鐵路運輸法院結合跨區劃集中管轄地域特征,在經過多輪調研、考察、論證的基礎上,分別在銀川、吳忠、石嘴山三市擬定4個意向性生態修復與司法教育基地。

    在司法實踐中,去年,銀川鐵路運輸法院在寧夏大學生態環境學院舉行環境資源審判技術專家聘任儀式,首批聘請21名專業范圍涵蓋干旱區環境變化研究、沙地保護、土壤開發利用、林業研究、水質監測、礦山恢復治理、野生動物保護、濕地保護等多個領域的專家,進一步提高環境資源審判的準確性、權威性和專業性。

    綠水青山再展新顏

    位于寧夏南部的六盤山,被譽為黃土高原的“綠色水塔”,是黃土高原西部天然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六盤山橫貫陜甘寧三省區,是黃河水系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的發源地,哺育滋養著固原、平涼兩地380多萬人民。

    為加強“六盤山生態屏障”建設和保護工作,解決跨區域破壞生態環境資源案件發現難、打擊難、取證難、監管難、移送難、訴訟難等問題,2019年10月,固原市人民檢察院、甘肅省平涼市人民檢察院在平涼市召開首屆六盤山跨區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協作聯席會議。會議簽訂了《關于建立六盤山跨區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標志著兩地檢察機關服務六盤山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協作機制正式啟動。

    寧夏檢察機關通過著力強化“大保護”意識,共同推進公益保護跨區域司法協作機制建設,積極打造保護公益司法合力,保障和推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有效開展。中衛市檢察院與甘肅省白銀市檢察院、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阿拉善盟分院共同簽署了《關于建立黃河流域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機制的意見》,銀川市檢察院、石嘴山市檢察院、吳忠市檢察院共同簽訂了《關于建立黃河流域跨區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協作機制的意見》。在上下游相關部門的通力保護下,黃河干流寧夏段水質連續五年保持Ⅱ類進Ⅱ類出。

    2017年以來,寧夏打響賀蘭山生態保衛戰,對自然保護區內169處人類活動點開展專項治理,礦業權全部退出,53處工礦設施全部拆除;自然保護區外圍重點區域綜合治理,所有露天煤礦關閉退出,45處嚴重損害生態環境的點位全部完成整治。

    停產整改、關停取締等措施帶來的效果立竿見影,但復雜生態系統的修復不能一蹴而就。針對大部分治理區域海拔較高、土層淺薄、降雨量少等情況,2021年起,寧夏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理念,通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等措施,逐步恢復賀蘭山自然生態功能。

    5年來,寧夏先后投入各類資金近150億元,治理修復面積40.5萬畝,退出煤炭產能1600萬噸,賀蘭山又有了眉清目秀的新氣質。生態修復過的區域,巖羊、馬鹿等野生動物重新回到了家園。2021年6月,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被列入自然資源部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聯合推薦的10個中國特色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之一。

    責任編輯:張小軍
    最新黄网站网址在线的
  • <input id="i8c4g"><object id="i8c4g"></object></input>
  • <blockquote id="i8c4g"></blockquote>
    <input id="i8c4g"><s id="i8c4g"></s></in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