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寧
近日,日本向《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第十次審議大會提交的報告中刪除了以往報告中提及的“無核三原則”(即“不擁有、不制造、不運進核武器”)。盡管日本代表稱日本政府堅持“無核三原則”,不尋求“核共享”安排,然而近期個別日本前政要、自民黨高官高調鼓噪與美進行所謂的“核共享”,右翼在野黨日本維新會還向日外務省提交相關建議書,要求就“核共享”展開討論。日方相關消極動向引起國際社會高度警惕,擔憂日本未來的核不擴散政策會出現重大調整。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政府一面表示仍堅持“無核三原則”,一面卻宣稱日本黨派和國民可以討論“核共享”問題,這一欲蓋彌彰的態度,無疑是在為日本支持擁核的勢力撐腰打氣、為討論“核共享”開綠燈,是在開歷史倒車。日方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和國際社會一個明確的交代。針對上述情況,中方代表已表明嚴正立場,明確指出“核共享”安排違反核不擴散規定,任何在亞太地區復制“核共享”模式的企圖,必將遭到地區國家的堅決反對和必要時的嚴厲反制。
危險動向早已有之
今年以來,“核共享”論調在日本國內甚囂塵上,引發了日本民眾對國家未來走向與安全的擔憂。據日本媒體報道,近日在廣島、長崎舉行的遭原子彈爆炸77周年紀念活動上,大量民眾表達了對“核共享”論調的反對與質疑。
“核共享”論調今年最早出現在2月份。俄烏沖突爆發之后,日本右翼保守勢力重要政治人物借機渲染威脅、制造緊張,拋出與美國進行“核共享”的主張。此后,日本自民黨政調會長高市早苗建議黨內就“無核三原則”中的“不運進核武器”進行所謂的研究修改;日本維新會也向日本外相林芳正提交建議書,要求日本政府研究討論“核共享”問題;自民黨決定召開安全保障調查會會議,就“日美共同運用美軍核武器裝備的可行性”進行內部研討。
與“核共享”相關聯,日本還高調強化日美軍事同盟,大幅增加防衛預算,強化包括核武器在內的所謂“延伸威懾”,并發展先制進攻性打擊力量,在事實上不斷突破“專守防衛”方針原則,還從根本上給日本軍事松綁,加速推進修改和平憲法。
其實,“核共享”論調在日本并非新生事物,多年前就有日本極右翼分子提出日本應“導入”美國在北約實施的“核共享”政策。當前,日本個別政客視國際形勢變化為“良機”,進入新一輪謀求“突破”與“松綁”的造勢高潮,千方百計地變換手法,屢次三番試探國際社會的態度和底線。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二戰結束以來日本始終自稱堅持和平利用原子能和“無核三原則”,但日本國內謀求軍事大國化和“擁核”的勢力一直存在,并屢次借機生事,謀求改變無核政策。
政策曖昧自相矛盾
此次NPT審議大會上,日方代表雖然明確表示堅持“無核三原則”,不謀求“核共享”安排,但是卻在報告中刪除了“無核三原則”的表述,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自相矛盾。事實上,有關采取何種核政策,日本的這種曖昧與矛盾并不鮮見。
近年來,日本政府的許多政策舉措與和平理念背道而馳。有媒體指出,日本內閣一面強調根本性強化日本軍事防衛力,刺激軍備競賽、縱容自民黨內及政府內要員發表核武言論,一面又大談和平、呼吁無核化世界。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網站刊文揭露稱,日本前首相等多位政要曾呼吁討論與美國“核共享”。輿論就此指責稱,在這樣的曖昧政策與自相矛盾下,日本政客口中的無核化世界愿景根本是“空中樓閣”。
有媒體分析認為,日本政府在涉核問題上態度曖昧、政策矛盾有其深層原因。近些年,日本在謀求所謂“國家正?;薄败娛抡;狈矫娌贿z余力,并數度在擁核問題上蠢蠢欲動。日本政府在核政策問題上的曖昧與矛盾恰恰反映了其在這一問題上的復雜心態。
實際上,作為NPT無核武器締約國,日本在未能深刻反省侵略歷史的同時,長期以核武器受害國自居,唱著推進核裁軍、反對核擴散的高調,在實踐中卻縱容國內討論違反NPT的“核共享”政策,還在向NPT審議大會提交的報告中刪除了以往報告中提及的“無核三原則”,日方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極其虛偽。
言行不一難以服眾
在NPT審議大會上,日本代表表示,“無核三原則”是日本政府的基本政策,但也承認,一些政府之外的專家的確曾指出,日本應審視是否引入“核共享”安排。隨之日方代表又解釋稱,日本政府沒有考慮尋求“核共享”安排。對此,中方已提請NPT審議大會將日方的澄清和表態記錄在案,并希望日方說到做到,切實履行核不擴散的義務,以負責任的態度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有專家指出,鑒于日本相關消極動向,而且日方近年來政治上趨向右傾保守,軍事上趨向強軍擴武,政策主張上曖昧矛盾,國際社會不能以其某次表態就輕信大意,必須密切關注,對日本核政策調整動向保持警惕。
實際上,國際社會對日本核政策保持戒備還有一個原因。一直以來,日本雖然口頭上堅持無核化,但是動作上卻在實實在在地“在行動”。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擁有包括政府和財團法人所屬的核技術研究、開發和管理機構達600多家,其中大多數科研機構擁有世界一流的核技術。此外,日本還儲存了大量核原料,日本是唯一對核燃料進行再處理提取钚的無核國家。據日本共同社2018年報道,日本提取的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钚已高達47噸。有美國物理學家指出,47噸钚的持有量相當于擁有上千件核武器。
日本作為負有歷史責任的國家,應當更加謹言慎行。國內出現“核共享”論調問題本身,就值得日本進行檢討與反思。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指出,“核共享”安排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加劇核擴散與核沖突風險,任何在亞太地區復制北約“核共享”模式的企圖必將遭到地區國家的堅決反對,以及必要時的嚴厲反制。
二戰結束至今,日本在和平憲法的護航下,基本堅持了和平路線政策,也取得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實際利益。但是也不能忽視,從解禁集體自衛權到通過安全保障相關法案,再到發展進攻性的“反擊能力”,被日本視為束縛和制約的和平憲法、“專守防衛”“無核三原則”等基本方針原則已經開始松動。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日方真的采取負責任態度,就應該切實履行作為無核國家的義務,繼續遵守自身承諾的“無核三原則”,不得以任何形式尋求核武器。作為美國的盟國,日方還應該推動美方摒棄冷戰思維,切實降低核武器在國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承擔起核裁軍特殊、優先責任,為維護全球和地區的戰略平衡與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