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各類信息鋪天蓋地的互聯網環境中,政法新媒體如何搶占輿論陣地,賬號內容如何吸引人,一直是政法新媒體從業者關心的問題。北京海淀法院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建立了“一網兩微九端”新媒體矩陣。目前,北京海淀法院新媒體矩陣已連續四年獲評“中國優秀政法新媒體”,官方微博獲評中央政法委“四個一百”優秀政法新媒體賬號。如此優秀的新媒體賬號是如何運營的呢?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呢?本期“政法新媒體訪談”欄目,我們邀請到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政治部新聞宣傳組負責人周元卿進行訪談交流,大家一起來看看她的“成功秘笈”吧!
1. 挖掘自家法院案例 及時捕捉時事熱點
“北京海淀法院”公眾號簡介顯示其主要功能是“提供訴訟服務,促進司法公開,發布重要信息,開展普法宣傳”。瀏覽發現,除了優秀法官、便民舉措的推介外,“開展普法宣傳”是其內容發布的“重頭戲”。據負責人周元卿介紹,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地處中關村核心區,案例資源十分豐富,一些新媒體普法選題就來源于海淀法院審判過的案件,一般以“案情簡介+法院審理+法官說法”的結構撰寫普法文章。除此之外,新媒體團隊緊跟時下熱點,“看劇普法”“看熱搜普法”是常規操作?!癅北京海淀法院”所設的“帶著民法典看熱播劇”相關話題內容,有一種“萬物皆可普法”的既視感。不論是職場劇、家庭劇,還是懸疑劇、年代劇,都能找到合適的普法角度。如《開端》電視劇情節中涉及“見義勇為”“正當防衛”“性騷擾”“網絡暴力”等公眾關切的熱點話題,是較好的普法選材,新媒體團隊便挖掘其中的法律點,先后推出《循環結束了嗎?還有一些法律謎團未解》《如果循環一次你會怎么做?這一次,法官陪你進循環》兩篇普法文章,頗受網民歡迎,兩篇文章閱讀數累積超86萬。而像“用你名字買的房不一定是你的房”“售價5000元的保健品進價僅9元”等這些曾經登上熱搜榜的詞條,@北京海淀法院”也敏銳捕捉到事件背后涉及的“借名買房”“老年詐騙”等涉法話題,及時解讀,提醒公眾加以警惕。
2. 形式推陳出新不間斷 微動畫、漫畫齊上陣
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簡單的文字、圖片已不能滿足受眾需求。海淀法院新媒體團隊推陳出新,自2017年開始將原有的圖文素材轉化為動畫、視頻形式,制作了一系列微動畫、微視頻、微課堂等。在談及工作中成就感最大的事情時,負責人周元卿舉了2019年的一個例子。當時“套路貸”是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重點打擊對象,海淀法院新媒體團隊自制了2分鐘的微動畫《以房理財,錢沒到手房沒了,“套路貸”真這么可怕嗎?》,內容提取真實案例中的關鍵點進行改寫,運用通俗的語言、靈活的動畫形式,深入淺出地介紹套路貸、非法集資等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騙局和風險。該微動畫一經推出就獲得了熱烈反響。公安部、今日說法等官微都進行了轉發,閱讀量很快突破了100萬。該微動畫還在全國法院第七屆“雙微”金法槌獎十佳微視頻中獲得第二名。除了動畫視頻,還有漫畫形式。在今年“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海淀法院發布2022年《家長手冊》,選取了涉未成年人安全的典型案件,為了使案例更加生動易懂,海淀法院與快手聯合出品,將《家長手冊》中的典型案例繪制成系列漫畫,每日推出。這種貼近特定受眾特點的創新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普法效果。
3. 培育長期固定欄目 打造“品牌”集聚效應
觀察發現,北京海淀法院微信和微博中都創設了固定品牌欄目,而且欄目名稱也各有巧思,比如“海法小微”“問答HI法”使用的是海淀法院的簡稱,而“丹棱看‘典’”“丹棱論壇”則源于“海淀法院位于中關村丹棱街”這一地理位置。從具體內容劃分上來看,“海法小微”欄目中一般都是精心制作的微動畫;“問答HI法”是一個可以聽的普法欄目,文字內容之上配有5分鐘以內語音,方便受眾在不愿意看文字的情況下聽知識;“丹棱看‘典’”集聚了海淀法院的典型案例;跟民法典相關的一些微課堂則歸到了“民法典小課堂”欄目中。這些欄目名稱活潑靈動又各有記憶點,也便于公眾分類查找相應內容。
4. 增強賬號活躍度 轉發微博達到良好普法效果
“北京海淀法院”公眾號幾乎保持了每個工作日2條原創的更新頻率,并在下午5點左右發布。而在微博平臺上,如果僅與公眾號同步,就會顯得活躍度不足,也會失去平臺優勢。于是“@北京海淀法院”除了發布新媒體團隊輸出的原創內容外,還需要篩選大量轉發素材。觀察發現,“@北京海淀法院”的轉發內容占據了三分之二,大致有三類轉發來源。一是熱搜榜上的社會熱點案事件;二是政法系統內其他官微制作的內容,如“@最高人民法院”創設了“學法典讀案例答問題”話題,轉發相關內容可以加強系統內賬號互動;三是“@央視網”“@中國長安網”“@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等媒體發布的普法視頻。這類視頻不僅切合“@北京海淀法院”自身普法職能定位,而且制作精良更容易吸引觀看。由此可見,原創并不是信息發布的唯一策略,轉發恰當內容并加強聯動與互動,同樣也能達到普法效果。
作者:法治網輿情中心 牛佳宇 中國傳媒大學實習生 高雪婷
指導專家:中國傳媒大學 陳銳
新媒體編輯:李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