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性文件草案征集意見
廊坊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對《廊坊市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依照《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北省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冀政辦字〔2021〕84號)精神和市政府領導批示要求,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起草了《廊坊市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自2021年8月25日起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
希望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積極獻言獻策,意見和建議請以電子郵件或傳真方式于9月8日前反饋至廊坊市農業農村局。
電子郵件:lfsxmz@126.com
傳? ? 真:0316-2261621
聯系電話:0316-2261621
廊坊市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
(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河北省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推動全市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明確總體要求
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新農村建設有關部署,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縣域村莊布局規劃為依據,以落實《河北省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為目標,以改造提升一批、易地新建一批、集中聯建一批、新型城鎮化新建一批“四個一批”為工作路徑,以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為方向,聚焦鄉村規劃、農村住房品質提升、“空心村”治理、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完善和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任務,進一步細化目標、壓實責任,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到2025年,全市所有村莊完成新農村建設任務,實現整體布局合理優化,住房建筑品質提升,人居環境全面改善,村莊風貌整體改觀,基礎設施配套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二、抓好重點工作
對標對表《河北省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總體要求,緊扣全面高質量完成新農村建設任務,強化工作基礎,實化工作舉措,狠抓工作落實,確保新農村建設各項重點任務扎實有序推進。
(一)完善工作基礎
1.明確工作標準。各地要根據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劃分的村莊類別,對照“四個一批”模式路徑,逐村確定村莊類別和推進路徑,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確定建設標準,確保標準合理、路徑清晰、方向明確。(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
2.全面摸清底數。各地要組建專門隊伍,集中力量、集中時間,抓緊對行政域內所有村莊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詳細摸底,明確“四個一批”村莊完成情況和剩余任務情況,2021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摸底任務,形成《“四個一批”任務計劃表》。(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
3.配套制定方案。各地要結合本地區村莊資源稟賦、基礎條件等,按照“四個一批”要求,分別確定工作目標、總體安排、完成時限等內容,制定工作方案。對照目標任務和建設標準,制定年度工作計劃,逐村建立工作臺賬,明確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標準清單,將任務逐項細化分解到每季度、每月份。(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
(二)健全鄉村規劃體系
1.盡快確定村莊布局。落實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綜合考慮人口變化、區位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按照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保留改善類村莊類型,科學確定村莊形態和布局,分類制定規劃管理策略。2021年底前完成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抓緊編制村莊規劃。在總結試點村莊規劃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合理測算建設用地,科學劃分規劃編制單元,鼓勵采用“前圖后則”的成果表達形式,規范進行“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科學指導村莊建設,確保到2022年底前實現村莊規劃應編盡編。(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完善規劃審批程序及管控管理。村莊規劃由鄉鎮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政府審批。規劃批準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規劃成果要通過“上墻、上網”等多種方式公開。嚴格執行鄉村許可證制度,依法落實“一戶一宅”,堅決防止違法占用耕地、違規建設等行為。2021年底前制定全市村莊規劃審批及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全面提升農村住房建設品質
1.分類明確建設標準。對城郊融合類村莊,新規劃的集中住宅小區宜以多層建筑為主,其他村莊選擇多層或低層(三層以下,下同)住房建筑;對集聚提升類村莊,聯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選擇多層或低層住房建筑,其他村莊以低層為主;對特色保護類村莊,注重傳統資源保護,以新建、改造提升平房為主;對保留改善類村莊,以既有農村住房改造和原址新建農村低層住房建筑為主;對搬遷撤并類村莊,按照國土空間規劃有序進行搬遷,近期不能搬遷的,以整治人居環境為主。(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
2.加強技術服務指導。落實規劃設計管理、房屋結構設計、建筑工匠管理、技術服務隊伍指導、竣工驗收“五項制度”為主的建設管理服務制度。引導推廣群眾使用綠色環保建造方式,落實抗震設施和建筑節能標準,加強對建筑風貌管控、建設管理方面的服務指導。開展技術下鄉活動,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與有需求的地方對口合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技術專家、管理人員與農民群眾交流互動平臺,為建房群眾提供更多支持。(責任單位:市住建局)
3.抓好住房建設試點。突出抗震設防、建筑節能的技術要求,在2個試點縣(市)22個村開展農村住房建設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建房農戶采用更高標準的建筑節能技術,新建和改造農村住房。(責任單位:市住建局)
4.健全管理和長效機制。以鄉鎮或村為單元,實行網格化管理,健全農村住房使用安全常態化管理制度,及時發現處置農村住房安全問題。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全保障監測預警和排查處置長效機制,實行動態監測,確保問題隱患隨發現、隨清零,確保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率達到100%。(責任單位:市住建局)
(四)全面完成“空心村”治理
1.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方式。按照村莊區位條件和空置程度,分類確定治理方式。在治理中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選擇,在推進中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在實施中充分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罩寐?0%以上的空心村在治理任務順利完成并通過了省市驗收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提升村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農宅空置率30%-50%的村莊,2021年11月底前完成治理任務。農宅空置率30%以下的村莊,2021年10月底前完成整治提升任務。(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2.積極穩妥推進中心村(三區同建)建設。把治理效果好、經濟實力強,有條件、有需求“空心村”治理與中心村(三區同建)和鄉村振興示范點相結合,進一步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加快人口集聚、集約利用農村土地,進一步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構建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建局)
3.統籌跟進后續工作。按照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經濟安全、環境整潔、宜居宜業的原則,配套建設基礎設施。統籌解決好群眾養老、醫療、教育、貧困救助等社會保障工作。(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教育局、市醫保局等)
(五)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1.改善村莊公共環境。引導村莊建筑風貌提升,有序推進村莊建筑風貌及庭院整治,促進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相得益彰。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通過“門前三包”明確村民責任,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持續化。以“五美”(人美、院美、室美、廚廁美、村莊美)為標準,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根據街道寬度、周邊環境進行喬、灌木、花立體搭配,持續推進鄉村綠化。2021年重點建設13個省級森林鄉村,連片建設120個以上美麗鄉村。2025年全市建成650個以上美麗鄉村。(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建局、市婦聯)
2.大力推進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結合本地實際,依據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和技術要求,合理選擇改廁模式。新改(建)戶廁具備條件的均為水沖式廁所,新建農房,原則上廁所一律入室,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動衛生廁所改造與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建設,地質復雜的深山區等不易施工地區,可推行使用衛生旱廁。2021年完成衛生廁所改造4.1萬座。到2025年,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實現愿改盡改,廁所糞污基本得到有效處理,資源化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
3.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在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理體系基本全覆蓋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設施建設和服務,提升垃圾收運處置水平。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逐步實現焚燒發電等無害化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全覆蓋。持續擴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范圍,推廣適宜農村特點和農民習慣、簡便易行的分類處理模式。2021年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全覆蓋,確定1個縣(市、區)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處理利用試點。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類全面推行。(責任單位:市住建局)
4.推進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堅持“應治盡治、就地就近”,區分平原、山地等不同地區,選擇適宜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標準。采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體凈化等措施,對黑臭水體進行綜合治理,確保動態清零。2021年新增建設覆蓋1263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2022年新增設施覆蓋剩余所有村莊。(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
(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推進農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換,到2021年底新增農村江水置換人口147.7萬人,2022年底前南水北調受水區農村生活水源置換全部完成,到2025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推進農村清潔能源利用,加大農作物秸稈、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水平。持續鞏固農村地區氣代煤、電代煤代替成果。推進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和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新建改造農村電網、第五代移動通信、移動物聯網等,配套建設廣播、電視、郵政、物流等設施。加強農村道路建設,行政村主街道硬化基本實現全覆蓋,積極推進巷道硬化,2021年底前建設改造農村公路303公里。(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通信辦、市文廣旅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
(七)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加快發展有資源、有市場、有優勢的特色產業,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支持電商、物流企業和供銷合作社向農村地區延伸,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推進郵政快遞進村全覆蓋。建設新型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網絡,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的城鄉雙向流通渠道,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網點。(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社、市發改委)。
(八)深入推進鄉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完善村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每年創建一批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深化移風易俗,形成良好風氣。以鄉村治理國家級示范村、省級試點縣和市級試點鄉鎮為引領,全面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充分發揮村民議事會、人民調解委員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組織作用。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設施,全面優化提升農村綜合服務站。(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文廣旅局、市體育局、市民政局、市行政審批局)
三、強化保障措施
聚焦保障重點任務落實落地,明確責任、完善機制、落實政策、周密安排,確保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把加快新農村建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統籌謀劃,壓實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地。市級負責綜合協調和工作督導,研究制定全市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專班,健全工作臺賬,建立清單管理制度,實行銷號管理??h級是組織推進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同志要牽頭建立縣領導包村責任制,做好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制定、組織推動、資金籌集等工作。鄉、村負責貫徹落實省、市、縣各級安排部署,結合村莊實際分解細化任務,建立村級臺賬,組織做好項目實施各項工作。
(二)落實各項支持政策。市有關部門根據工作職能,配套制定規劃、土地、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強業務指導,推動政策落實。落實好財政支持政策,各級財政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公共財政更多向新農村建設傾斜,集中涉農資源,統籌農業農村、環保、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電力、教育、醫療等有關項目資金,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落實好土地支持政策,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統籌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收益和土地出讓收益,支持新農村建設,形成資金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落實好社會支持政策,推動市場化運作,規范有序運用PPP模式等方式,激活市場主體,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對工商企業捐款和投資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可按規定享受稅前扣除等優惠政策。
(三)細化工作安排。每年3月底前,各地要根據本地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按照“四個一批”推進要求,確定年度任務安排,按季度、按月份細化安排項目實施、工作調度、督導檢查、典型推介、總結驗收、整體評價等工作舉措,確保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新農村建設任務,有條件的地方在完成既定建設任務的基礎上同步開展提檔升級,統籌考慮建筑風貌、人文景觀等,進一步提升村莊品味。
(四)強化督導考核。對組織推動、項目進度、項目質量等工作加強督導、協調、調度,實行定期報告、專題調度、集中督導制度,著力推進各項工作有力有序開展。對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導。堅決防止責任落實不到位、工程質量不達標、問題整改不及時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五)營造良好氛圍。組織主流媒體和新媒體通過專題片、專題報道、公益廣告等形式大力宣傳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建設成效、典型經驗和做法,統一干部群眾思想認識,引導工作深入廣泛開展。充分挖掘新興媒體整合傳播優勢,利用網絡平臺傳播速度快、視覺沖擊強、受眾群體廣的優勢及時展現新農村建設風貌,激發廣大干部群眾投入新農村建設的熱情。發揮好婦聯等群團組織密切貼近農村、農民作用,組織各類宣傳活動,形成全社會關心、各界支持、人人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附件: